返回

首页

深圳一体化加速 关口新盘抢房潮引爆

发布时间:2012-05-17 09:00:26

点击数:45863 次

    【搜房网讯】2010年7月1日,深圳二线关撤掉,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2010年12月15日,深圳公布《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1年大运会召开、地铁五条线路全线贯通;2012年龙华新区成立、深广汉高铁开通;随着2789亿元投资逐步落实,极大改善了原特区外地区基础设施,深圳特区一体化进程加速,老关外人居环境提升,在物理距离和心里距离靠近市区的关口城区成为深圳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关口新盘成为时下深圳置业热点。特别是近日开盘热销的多个关口新盘,引爆了深圳楼市红五月。

深圳特区一体化加速

    一、政策:

    二线关撤掉,深圳特区一体化

    1980年,国家从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并设立特区管理线。深圳被“二线关”分成特区内外两个部分。

    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积的两倍(香港总面积达1103平方公里)。

    深圳人习惯用“关内”和“关外”来区分是否为深圳经济特区。“关内”是深圳经济特区,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深圳扩容山区、盐田区,“关外”则包括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扩容后,原属关外三个区纳入特区之内。

    二、规划:

    三年累计投资2789亿元 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2010年12月15日,《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0-2012年)》正式公布。

    根据该实施计划,深圳将在2010-2012年累计投资2789亿元用于原特区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体等公用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主要关口的交通堵塞有望得到有效疏导,部分地区“乘车难”有所缓解,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三、经济:

    1.宝安是深圳未来新的城市中心

    从前年开始,深圳吹响了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号角,宝安的一体化的进程由此骤然加速。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宝安也有自身的困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约束更加趋紧、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二元结构依然突出,龙华新区分割了原宝安半壁江山等。

    车行深南大道,旋即驶入宝安大道,扑面而来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群,推开窗还能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当然,其中也有低矮的城中村建筑群,呈现出产业大区应有的景象,这就是我们此次专访的目的地——宝安。

    “宝安宝安,得宝而安”,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是深圳地区设立郡、县级行政机构的开始,也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下,宝安迅速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

    从前年开始,深圳吹响了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号角,宝安的一体化的进程由此骤然加速。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宝安也有自身的困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约束更加趋紧、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二元结构依然突出,龙华新区分割了原宝安半壁江山等。

    2.“大龙华”面纱揭开

    深圳市政府联手房企巨资造城

    龙华新区成立,深圳北站、高铁、地铁等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以龙华、观澜、坂雪岗为主的城市中部组合组团是宝安、龙岗八大城市组团规划之一,列入深圳十二五重点发展项目,片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被各大品牌开发商看中,目前,已有三十房企进驻,开发出四十余个楼盘。在深圳城市中轴北部,正在进行一场名为“大龙华”的造城运动。

    2005年,深圳市提出中部综合组团规划,范围包括龙华、观澜和坂雪岗地区,面积为203.5平方公里。2011年12月30日,深圳龙华新区正式成立,新设的龙华新区包括观澜、大浪、龙华、民治四个街道。

    中部综合组团的城市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为特区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客运交通枢纽。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先进工业等为主体的产业。

    今年3月,为加快建设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龙华新区将投入2000亿元打造“一个发展中轴、九大功能片区”。

    中部综合组团规划区2005年人口为7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人,非户籍人口68.6万人,常暂比为1:14.9。根据规划,中部综合组团规划期内应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户籍人口比重。规划至2020年组团人口控制规模为125万人,总当量人口规模100万人。

    深圳市对中部综合组团执行高标准建设原则,将按照特区标准配置基层服务设施,打造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组团区,局部地区承担部分市级配套服务功能。对于组团内现状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地区,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切实可行的控制、引导开发建设。

    随着大龙华区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牌房企争相扎堆进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或者即将在大龙华片区开发项目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将近30家,包括万科、金地、莱蒙、鸿荣源、合正、绿景、星河等,共计开发出41个楼盘,产品从普通刚需小户型到高端奢华墅院大宅一应俱全,房源类型多样。

    随着政府政策推动,几十家房企巨资投入,几百个楼盘建成,万千名市民涌入片区买房定居,一个崭新的“大龙华”新城即将诞生。

    四、人居配套:

    工资、教育、医疗等人居配套水平提升

    2010年来,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并稳步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清理,原特区内外法规政策率先规范统一,长期以来困扰深圳的“一市两法”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市规划国土委已基本实现法定图则对全市建设用地的全覆盖,以规划标准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

    为尽快弥补原特区外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建设欠账,市政府8月25日开工建设包括10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内的第一批60个重大项目中,有9项分布在原特区外地区。10月31日,市政府又开工建设第二批重大项目,其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外地区。同时,为促进原特区内外交通发展,市政府强力推进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建设,连接原特区内外的1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将陆续建成运营,原特区外地区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从2010年7月1日起,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保认定标准也实现了全市统一。

    与此同时,原特区外大型市政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原特区外公办学校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大部分新建、改扩建医院都集中在原特区外地区。2012年前,在大力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新安医院、宝荷医院、新明医院和聚龙医院,培育发展两三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民营医院。

    今年以来,我市新规划开通了公共汽车线路106条,运营总里程达1153公里,配车962辆,主要投放在原特区外地区,目前原特区外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81%,2012年年底前这项指标将提高到90%。同时,大力整治关口交通,改善提升交通环境。今年下半年以来实施了梅林、布吉、南头等关口公交线网优化工程,使高峰期公交乘车难状况明显缓解。

    五、关口交通:

    地铁、快速路开通

    深圳投数十亿解决关口拥堵问题

    深圳特区诞生以来,大多数时间存在着“关内”与“关外”之分。原二线关内外的差异,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具标志性的,莫过于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各个关口拥堵的车流了。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之后,这种状况将很快得到改变。在2011年开工的总投资达99.98亿元的十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工程占其中7个,而打通原特区内外交通瓶颈成为重中之重。

    1.大龙华交通格局改善

    梅林关不再是“瓶颈”

    彩田路北延工程,在十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几乎是关注度最高的。特别是苦于梅林关拥堵的市民,对它的开工无不欢欣鼓舞。它的开工意味着,今后从深圳市区出发前往位于龙华的深圳火车北站,可以不再走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梅林关。

    去年6月,深圳地铁5号线(环中线)、港铁4号线(龙华线)全线开通,大龙华进入地铁时代,同深圳其它城区以及香港同时紧密地连接起来。今年4月1日,广深高铁直通湘鄂,深圳北直通武汉只需4小时,而厦深高铁预计2013年通车,深圳到厦门未来仅需2小时。

    另有消息,梅观高速有望改成市政路,将取消收费,打造成深圳南北方向的“深南大道”。

    2.南头关交通改善

    深圳梦想变得更切实

    来过深圳的人不会忘记,从1985年开始,人们进入深圳特区,必须凭“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通过。而南头关,则是多数人深圳梦开始的地方……

    南头检查站(俗称南头关)是深圳特区最大的二线口岸,是107国道出入特区的最大“门户”。一直以来,其交通、治安和通关难题未得到很好解决。

    如今,随着深南大道的西沿线宝安大道的翻新扩容,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大大缓解了南头关的交通压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宝安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宝安的经济建设和城市面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不用再入关,在宝安一样可以实现深圳梦。

    六、关口新盘:

    刚需凶猛,关口新盘开盘热销引爆楼市红五月

    作为传统销售旺季,5月向来被视为楼市风向标之一。五一假期第一天,位于梅林关口的星河盛世开盘,为"红五月"打响头炮,楼市再现通宵排队选房盛况,当天热销612套。随后,位于南头关口的中洲中央公园,5月6日开盘推532套房再现"日光"。两个关口大盘的热销为"红五月"开了好头,而深圳楼市刚需购买力也正在爆发。

    1.星河盛世五一"开门红"

    逾2000人抢600多套房!

    五一小长假头一天,4月29日上午8点半左右,位于梅林关口的星河盛世冒雨开盘,项目首推600多套房源,户型为78平至162平的2-4房,开盘当天享99*98*99折,当天吸引逾2000名客户到场参与选房,截止上午11点30分,121平的房源已售罄。据29日晚微博最新消息称,星河盛世首批开盘当天热销612套,销售比例高达88%,均价约为2.2万元/平,成交金额超过13亿元。星河盛世的火爆开盘,为即将到来的深圳春交会打响头炮。

    29日晚,网友深晚一兵在微博上透露,星河盛世开盘首日共计推出住宅695套,吸引了约500名客户彻夜通宵排队等候,当天更吸引逾2000名客户到场参与选房,并热销612套,销售比例高达88%。据悉,均价约为2.2万元/平,成交金额超过13亿元。

    2.中洲中央公园开盘当天售罄

    深圳楼市开盘再现"日光"

    5月6日,位于宝安区创业路与前进路交汇处的中洲中央公园上午10时在项目现场开盘,500余套单位当天宣告售罄。据了解,当天共推出1、3、5、6栋共计532套87-239平方米房源,最便宜单价约1.7万元每平,最贵为2.7万元每平。开盘当日VIP客户单本证户型5万可抵10万,双拼户型10万可抵20万,并可获得iphone4S。

    中洲中央公园项目总体量近百万平米,其中大一期占地面积9万㎡,建筑面积40.6万平米,其中商业面积逾8万平米(含集中商业),住宅面积约26万平米,超高层公寓5万平米,并配有3200平米的幼儿园。总户数约2090户。中洲中央公园是集住宅、公寓、商业等物业形态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七、前景:

    10年内完成特区一体化

    深圳未来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是,“当年初见成效,五年根本改观,十年基本完成”。一体化元年开局良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10年之后的深圳,将实现从原有狭义的特区向一座完整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的跨越。

    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到全市。深圳表示,将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届时,部分原特区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甚至会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省长黄华华在深圳市举行的“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庆典”仪式上致辞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这对深圳破除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优化深圳产业布局,深化深港合作,以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提升现代化、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深圳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陈涤表示,随着特区扩容,这些困扰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宝安、龙岗都将适用同样的法规。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表示,特区扩容从根本上解决了深圳在特区功能和城市空间相分隔情况下的二元化状况。他表示,以前深圳的产业布局和重大设施都偏重于特区内,对关外的考虑不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了特区外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而特区扩容将为深圳的发展腾挪出更大的空间,为解决土地、资源、能源、人口的难以为继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特区扩容的象征性远大于实际意义。”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表示,深圳已经是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特区,未来深圳的发展将遵循大城市发展的规律,发展为新加坡、香港那样的国际化城市。

更多相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下半年出台 “吊瓶班”、“赤膊班”,是拼搏还是“拼命”? 未来10年最有“钱”途的十大职业 培训师居首 国税总局:解聘补偿超年均工资3倍需缴个税 重回"8"时代 深圳逾4成银行首套房贷八五折优惠

返回顶部

首页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