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8-07 11:24:24
点击数:31585 次
·2006/07财年第一季度营业额达35亿美元,增长38%
·EBITDA(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溢利,不包括重组费用)为8,100万美元
·除税前溢利(不包括重组费用)为3,400万美元
·重组费用为1900万美元,除税前溢利(包括重组费用)为1500万美元
·股东应占溢利为500万美元 (包括重组费用)
·每股基本盈利为0.47港仙 (0.06美仙) (包括重组费用)
·于2006年6月30日,净现金储备为7.41亿美元,与上个季度相比略显减少
扭亏为盈 负债率大规模下降
联想集团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这样形容这个财季的盈利。
在度过了和原IBM个人电脑部门文化冲突、整合等难题后,今天,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第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度的综合营业额为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与上财年第四季度244亿元港币的综合营业额相比,也有增长。
与此前众多分析师预测联想将亏损相比,联想本财季业绩报告较为理想,与上季度相比,也实现扭亏为盈。
联想集团在上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05年6月30日止) 的业绩,包括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自2005年4月30日交易完成后两个月的业绩贡献。
从电脑销量来看,本财年第一季度,联想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增长超过12%,高于市场平均9%之增长。本季度除税及重组费用前盈利为3,400万美元。
截至到2006年6月30日,联想集团的净现金储备总额为7.41亿美元。而在上个季度,截至2006年3月31日,联想集团的净现金储备总额为港币61亿元。折合美元后,现金储备比上个季度减少约3600万美元。
联想集团的银行贷款持续下降,已经从上个财年第一季度收购之初的5亿美元贷款,下降到1.11亿美元。
下个季度仍有1100万美元重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集团在上个季度由于重组导致业绩亏损之后,本季度继续分摊了一笔19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在计入该等重组费用后,联想在2006/07财年第一季度除税前盈利1500万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47港仙 (0.06美仙) 。由于上个季度高达70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联想集团上个季度巨亏。
联想集团高达一亿美元的重组费用,预计将于下个财季摊销完毕,下个季度预计仍将有不超过11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产生。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马雪征表示:预计到本财年下半年,重组可以产生一亿美元的效益,未来两三年内产生2.5亿美元的效益。
大中国区盈利 其余三大区亏损
联想集团在全球四大区域内,有三个区域销量上升,大中华区个人电脑继续保持了30%的高增长率,但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区的个人电脑销量下降12%。
在赢利方面,大中华区实现盈利,美洲、亚太区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区亏损,但是亏损规模相对此前均有下降。
联想集团CEO阿梅里奥表示:未来会加强在美国市场的网络销售。
与上一个季度亚太地区盈利相比,本季度亚太区则出现了亏损,马雪征表示: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在亚洲地区做了很多销售人员的储备,所以费用和固定成本出现上升。
杨元庆谈薪酬提高三大原因
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的薪酬,以及部分高级管理层,与收购IBM个人电脑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此,一部分媒体提出了质疑,认为管理层的收入应该和业绩挂钩,联想的业绩增长,并不如管理层工资提高的多。
对此,杨元庆表示,和国际上相比,我们的薪酬并不高,大约在三十分位左右(最高水平为100分位。)
两年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联想的收入和业绩挂钩。前一年至所以我的薪酬低,是因为我们业绩完成不好,大概只拿到了10%左右的业绩奖金。在联想,奖金所占比例要高于工资。
二是从2005年开始,我们的期权也记入了我们的成本里面。
三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养老金计划也更加完善,所以过去十六、七年的养老金增长也记入我的收入。
事实上,去年我们工资并不是那么低,今年也不是这么高。
杨元庆亲自拓展欧洲市场 不怕戴尔价格战
对于欧洲市场,杨元庆表示,我亲自带领一个团队,包括欧洲和一部分从中国抽调的精兵强将,来发展欧洲市场。
他们一边做事,一边作教练。希望能够把中国的优秀经验复制到欧洲,我们将主要开展交易型客户,包括开拓中小企业客户和消费市场。
对于近期戴尔的频繁降价,杨元庆表示,我们不需要打价格战,但是我们不怕价格战。
从重组节约下来的费用,我们会用来应付价格下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