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09 09:01:39
点击数:29698 次
王同学以前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同学一贯评价他“话比较多”。可近段时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明显少了,往日的灿烂笑容也不见了。同学看到更多的是他在校园里或者网络上不停地看招聘启事,还时不时地问同学:“你工作有方向了吗?我还没有方向怎么办呀?唉……”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小孟告诉记者,“现在我每次到寝室或回到家都会先仔细地洗手,要是不洗手的话,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不自在。固然这是个讲卫生的好习惯,可这最近刚养成的好习惯还是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点强迫症。”
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不开心和不自在,这些学生讲出的原因几乎都是“眼看快要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了,自己还没有个目标和方向。对我们来说,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到头了。”
症状3:夜夜失眠
从开学到现在,学生小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是因为太忙没时间休息,而是躺在床上要熬到凌晨才能勉强入睡。
小甘是学生干部,在学校担任许多社会工作并且还在外面实习。学业、校内社会工作以及见缝插针的校外实习以及马上就要毕业带来的精神压力,让她经常失眠,晚上10点就休息了,可经常要到次日凌晨4点才能睡,上午7点就会醒来,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明明是很疲劳,却还是睡不着,真的很难受。”小甘很苦恼,但是为了提高求职竞争力,学业、校内社会工作、校外实习哪个她都不敢放弃,只能苦撑。
[心理专家开方]
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金武官教授等心理专家认为,大学毕业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上述现象,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老师和家长对此要宽容和理解。但要实现顺利就业,学生就必须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以平常心面对,冷静选择,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从一而终"的旧观念,才能调适好心态,把握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