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慈善既“救穷”也“救急”

发布时间:2012-09-24      新闻来源:NGO英才网

   

  时间:9月19日
  地点:顺德北滘镇碧江慈善会
  聚焦点:社区慈善
  寄望十八大
  农村依然有不少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群体,社会也确实有一批热心人士希望有一个平台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希望国家能够支持和拓宽民间慈善发展空间,对民间慈善捐款多些支持,少些限制,促进社会和谐。
  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慈善会监事长 苏汉基
  虽然办公室藏身于北滘镇碧江居委会之中,但顺德区碧江慈善会却是一个独立运作的民间慈善组织,所有慈善支出都由理事会自主决定,而理事会成员当中并没有任何一位政府官员。
  9月19日一早,碧江慈善会监事长苏汉基就来到办公室,调出最新的统计数据,向记者介绍慈善会运作情况。他笑称:“这是一个很"清"的单位,基本上都是义务工作,连办公室的茶叶都是自带的。”
  但这并不是因为这个慈善会没有“钱”。苏汉基说,过去5年里,该慈善会已经筹得1189万元善款,让一大批困难群体得到资助,目前尚有868万元结余。慈善会“清淡”办公,目的是为了确保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悬崖式救助转向斜坡式救助
  “建立村居慈善会是很有好处的,通过集腋成裘的方式增强了村居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苏汉基说。
  据介绍,目前碧江慈善会在过去几年主要运营三个项目,一是资助困难群体,目前已经资助987人次,金额为51.8万元;二是每年举办敬老宴,邀请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吃饭,每人发放100元慰问金,一共花了133.7万元;三是奖学助学,共资助230人次,支出74.5万元。
  苏汉基说,全村老人有2400多个,每年敬老宴都要摆上200多桌,老人们来参加,也不仅仅为了吃顿饭,收那么一点小钱,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氛围,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碧江慈善会的成立推动了慈善救助从悬崖式救助向斜坡式救助转变。过去,政府的救助仅仅针对低保进行,低保临界及其他困难群体就很难受惠。简单来说,就是“救穷”不“救急”
  苏汉基说,目前,国内从上到下都建立了各种慈善组织,但只有村居慈善会是最贴近村民的。比如镇也有慈善会,但它的救助需要顾及全面,申请起来时间也很长。“相比之下,我们的救助更灵活,也更及时。”
  理事监事均不领薪酬
  在国内,很多地区的慈善会是由政府出面管理,或是政府与社会机构共同管理,但碧江慈善会却不同,虽然接受了政府资金的支持,但却是一个独立注册的法人组织。
     为确保独立性和自主性,碧江慈善会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有20多位成员,基本都是由当地的企业家组成,每个季度开一次会议,公布慈善会各项善款情况。监事会则有5人组成,主要负责慈善会日常救助事项的处理,通过协商确定资助的金额。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慈善组织募得的善款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内部行政开支。但苏汉基告诉记者,所有理事和监事都不领薪酬,义务工作,慈善会日常运作开支也非常少,几乎为零。
  “慈善会只有两项日常开支,一是每个月花100元钱请清洁工来打扫办公室卫生,二是支付每个月办公电话费用。”苏汉基说,办公室的茶叶都是自己带来的。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每一分善款得到有效利用。
  而为增加慈善会的透明度,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届满之后,还将第一届接受的捐款总额都刻录在一块不锈钢板上。苏汉基说,有了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从成立到现在,没有一个捐款人对善款流向提出任何质疑,都信得过慈善会的操作。
  公信力造就良性造血机制
  苏汉基说,跟很多地方慈善组织相比,村居慈善会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经过第一届理事会的运作,目前碧江慈善会已经建立相对固定的筹款机制。
  据了解,碧江慈善会每年都有3次大型筹款,一次是农历正月十五,将组织慈善拍卖活动,比如今年是龙年,就会购买金龙等饰品,拍卖价与成本价之间的差额就成为善款。第二次是每年暑假期间,学生中考、高考完毕,慈善会将举行奖学助学活动,同时也接受社会人士捐助。第三次是每年的重阳节,全村举办敬老宴,宴会上也会发动募捐。这几年每年都可以募集到110万元的资金,而全村的慈善支出大约在70万到80万元,因而仍有盈余。
  由于慈善会的公正公开运作,不仅吸引了本地村民、海外乡亲回来捐款,甚至连非碧江籍的人士也来捐款,为了回报这些热心人士的支持,碧江慈善会聘请这些人士担任荣誉理事,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
  统计显示,顺德全区201个村居中已有193个设立慈善会或福利会,覆盖率达95%,累计吸纳社会资金达6.5亿元开展社区慈善公益服务。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98  销售电话: 客服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