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开人在NGO实习感言
发布时间:2012-07-27 新闻来源:NGO英才网
什么是NGO?它是“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缩写,翻译为中文叫“非政府组织”,指的是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性的社会组织。它还有很多另外的称呼,如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sector),公民社会(civilsocety),中介组织(intermediateassociation),志愿者组织(VO,voluntaryorganization)等。相信这些名字大家多少能听说和理解一些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NGO关注的往往是社会公共性的问题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比如贫民救助、贸易公平、环保、反战、反核等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一般不是个人利益、组织利益或者国家利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或者人类的共同利益。
NGO在市场经济初期就已出现。1980年代以后,NGO一方面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包括妇女问题、环境问题等各种全球性问题上,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NGO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NGO在国家范畴乃至社区范畴内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治理结构变革的中间力量。
NGO的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体系:在大陆法系中,NGO依据私法设立法人,分别按照以人的集合为基础或以特定目的财产集合为基础,表现为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其中社团法人是会员制NGO存在的主要法律形式,如各种协会、联合会;财团法人包括基金会和特定类型财团法人如私立学校、医院、服务机构等。英美法系不区分公法人与私法人,NGO可以选择以下列法律形式存在,即非营利公司、协会和公益信托(Trust), 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最主要是基金会。
中国的NGO从定义或法律体系出发分为五类:社会团体、经济团体、基金会、实体性公共服务机构、其他民间组织。而中国学者一般强调NGO的中介作用,将它划分为商务咨询类、社会公益类、鉴证监督类、行业协会类、准司法类、准行政类等。从活动领域来看的话,NGO包括环保、扶贫、人权、草根、社区等等多种类型。
找工作都是要反复衡量的。在此我结合自己在一家慈善机构的实习体会,肤浅地分析一下在NGO工作的好处,大家见仁见智。
第一,NGO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我的切身体验,在NGO会经常接触到许多政界、商界、学界和演艺界等的精英,能间接得到很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NGO能给个人成长和能力培养提供很好的平台。NGO(尤其大型NGO)的国际化水平是很高的,经常接触老外和英文资料,对你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NGO的专业化也能让你学到很多知识;它的项目管理水平通常也很高。
第三,中国的NGO是一个朝阳产业。“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一个朝阳产业会带给你许多发展的机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部门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不仅开拓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的从业者很多都是社会精英、上流阶层,满世界飞。比如慈善事业,它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在美国趋于稳定在5%左右, 而推算中国目前仅为0.2%,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即5%左右,慈善事业总收入将从目前的4百多亿达到4万多亿人民币(参见罗亚、徐建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预测研究,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5第2卷),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可是在目前洞察到这个市场的人相当的少!当求职者拼命地去给企业投简历,去考公务员时,这个行业却少有人问津!现在做慈善的人们都在窃喜,因为他们与他们抢市场的聪明人太少啦!
第四,各种各样的NGO能给你提供充足的选择去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感。
第五,NGO的工作经验在外企会得到一定的肯定。
第六,NGO的非营利性能给你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
第七,在NGO工作你不会觉得是在流血流汗为老板赚钱,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坦诚相待,工作文化尊重而包容,所以工作往往是快乐而美好的。比如做慈善,你接触的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和最好的事——捐钱的肯定是最有能力和最有爱心的人,而受帮助的人肯定会报以他们最真挚的感情,你会经常被人间真情所感动,越发觉得生活和世界的美好。
至于在NGO工作的消极方面,由于这个领域太广太复杂,每个不同的NGO都有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很难总结和归纳,但总的来讲有两方面,一是待遇问题;二是稳定性问题。这在中国转型阶段是很难避免的,尤其中国NGO发展参差不齐,类似“草根组织”等很难有保障(当然“草根组织”也很成长人)。
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趋利避害,从就业角度我给大家推荐三类:
第一类是在中国由“官办”而成的NGO(我的单位就属于这种性质),它们大多冠以国字头,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你一定听说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也许也听说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等。中央一级的这类NGO在中国有近百家,各省市的就更多了。他们在改制前都是事业编制,还对应有行政级别。这些事业单位改制以后,它的资金来源有三块:政府补助、民间捐赠、服务收入,仍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风险很小,收入稳定(福利和待遇一般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北京户口等都不是大问题)。
第二类是国际性的NGO,它们的管理相当成熟,社会声望很高,收入也较高,但一般要求工作经验,对外语的要求也较高。有一个网站的相关信息比较多,大家可以看看: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cn/index.asp?lang=cn
第三类是各种行业协会,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毕业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收入比较稳定,容易获得各种机会和信息,是入行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跳板)。
总的来讲,在NGO工作是不会发财的,但也饿不死人(至少我推荐的这三类饿不死人,甚至在工作初期收入会高于一般企业),因为放眼全球,NGO的发展趋势是从“志愿”到“职业”。况且NGO不一定要做一辈子,年轻人更多地应该关注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所以选择在NGO就业还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谈一谈如何进入这个行业。据我所知,NGO主动招聘应届毕业生是很少的,我列举的第一类往往不出来招聘,第二类的招聘要求通常让你望而却步,第三类的招聘也很少。他们都倾向于吸收已经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士加盟。我自己则是由于大学期间组织社 团(自强社)而与自己的单位建立的联系。
但请不要却步,因为这些年他们都有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些看似很高的门槛也不难跨过,只要你表现出足够的诚意、热情和能力,而且你的竞争者是有限的。即使他没有说要招聘人,你主动去敲他们的门,他们一般也会给你机会——当然,最开始可能是实习或者志愿者的角色,但当你的工作变得不可缺少的时候,成为正式员工也就水到渠成了,而这往往要不了多少时间。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